大銀

公院求助碰壁

「整個人好像被壓力和負面情緒抽乾,人生和工作都失去意義,其他人和事都離自己很遠、很遠。」

嘉嘉的媽媽確診時已是末期乳癌,她自責沒有早點察覺媽媽的病。之後,她經常失眠、心情低落,做事沒有動力,脾氣變得愈來愈差,想自殺但怕媽媽傷心,打過幾次情緒支援熱線但都不通。她無法忍受這情緒黑洞,決定求醫。

嘉嘉先去普通科門診,表明情緒長期低落,並想過自殺。醫生開了一些鎮靜劑,並轉介她去「綜合心理健康計劃(IMHP)」的門診服務,叮囑:「如果『頂唔順』,可以直接去急症室。」

約兩個星期後,她在IMHP接受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診治。醫生了解她的家庭狀況和情緒後,開了一些抗抑鬱藥物,並為她約見社工。

但回家後,她開始忐忑焦慮:「很怕吃藥會上癮。」她不敢吃藥,也不敢覆診。後來見社工的經驗不愉快,令她認定「無人幫到我」。

嘉嘉面對照顧壓力,情緒治療需求大,對香港精神科醫療協助不抱有期望,但幸運地在私家醫院遇到有心的醫生進行轉介、治療。

私家醫生確診

情況持續一年,嘉嘉媽媽的病情沒有起色,爸爸卻突然去世,雙重打擊下,她再次瀕臨崩潰。這次她決定試看私家精神科醫生,只需兩天便預約成功。

她首次見面時很緊張,但醫生看來很和藹,「他有耐性聽我說話,又問了很多問題,包括小時候一些家庭創傷,以及不同事件對我情緒的影響」。醫生又為她進行一些記憶力和平衡力測試。

醫生診斷嘉嘉患有中度抑鬱症,處方一些新款抗抑鬱藥、安眠藥和鎮靜劑,並仔細解釋藥理、藥效和副作用。

接近一小時的精神科評估和諮詢,診金連藥費三千多元,以後每兩星期覆診一次,每次都要花二千多元。嘉嘉很清楚,長遠計要求助公營機構:「第一次就問私家醫生可否寫轉介信去公立醫院?他爽快答應。」

護士分流很關鍵

拿到轉介信,嘉嘉立即去醫管局精神科專科門診排期。見精神科護士分流時,她講出所有情緒問題,包括曾有自殺念頭:「我知道排到快期與否,這次會面非常關鍵。」

約一星期後嘉嘉收到信,診期是一個多月後,「沒想過那麼快可見到醫生,開心到飛起!」她居住新界東區,最長輪候時間可以超過一年半。

求診當日有精神科專科醫生、精神科護士和社工在場:「好似面試咁。」醫生負責發問,護士和社工主要聆聽和筆錄,「醫生問我需要什麼服務,我說想繼續吃私家醫生開的藥,另外也想看臨床心理學家。」醫生同意,並建議她見職業治療師和社工。

她滿意這次求診經驗:「醫生會問我意見,不是單方面給一些服務要我接受,我也有決定權、自主權。」

公私營雙軌跟進嘉嘉情緒狀況,讓照顧者能更有效進行治療。

公私營雙軌跟進

在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求診初期,嘉嘉仍繼續在私家醫生覆診,「始終轉醫生需要過渡期,也想私家醫生給予second opinion。」

私家醫生每次只收諮詢費,藥物由政府醫生開,價錢比私家便宜一半。有急事時,私家服務最快捷,「有次丟了藥,公立還有一星期才覆診,立即找私家開藥。」

每次在公立覆診要等一至兩小時,嘉嘉覺得可以接受:「既然我無法支付高昂的私家費用,有政府跟進、有藥食已經很好。」

起初每個月覆診,情況穩定後改為每兩至三個月才覆診,「醫生會主動提起,病假紙可以不寫明是精神科,以免我尷尬,令我很窩心。」

公營醫療求醫路線圖

 
情緒治療需求大,精神科轉介、評估流程繁複,等候時間長,導致不少港人沒有尋求醫療協助。轉介精神科可透過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轉介。立即閱讀了解流程。

.

在香港尋求公營機構精神科服務,轉介精神科流程有以下主要途徑

醫生評估後,如認為情況較輕微,會轉介綜合心理健康計劃(IMHP)。如認為情況嚴重,可直接轉介公院精神科專科排期。

綜合心理健康計劃:社區層面治療輕症情緒病患者

綜合心理健康計劃希望從社區層面治療輕症情緒病患者。計劃團隊包括普通科門診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社工。

醫療管局2010年起陸持續在全港18間指定普通科門診推廣綜合心理健康計劃(Integrated Mental Health Programme,IMHP),由家庭醫學專業科醫生及多間社會福機合作,跟進病情比較輕的精神疾病您,例如輕度抑鬱或焦慮症狀態的患者。

在社區普通科門診接受治療,不用擔心被標記,患者接受程度很大。

方指門診採用跨專業團隊模式,由家庭醫學專業科醫師帶隊,與神科專業科醫師合作以提供服務,包含個人及小組輔助、藥物治療等。過去五年,每年約有五萬人次提供服務。

香港心理學會於2015年加入計劃,責任新界東聯網六間普通科門診療所。該會臨床服務指導楊嘉琳指,延下社工作負責為患者提供心理輔助指導,並會在患者見醫生前先做評價:

「了解是否適合由家庭醫學專科跟進,如果情況太嚴重,譬如有嚴重自毁傾向或精神分裂跡象,可能會直接轉介精神科。」

服務對象:18歲或以上有情困窘男子

收費:每次$50,綜合援助人員及公務員免

申請方法:透過社工申請,或自行往普通科門診醫生要求轉介

精神科醫生建議照顧者面對情緒困擾已可尋輔助指導員或臨床心理學家協助

精神科醫生的建議

「照顧者常情甚負面。」老人神科學生鄭柏榮在瑪麗醫院任職十年,為長者診病時,會留意照顧者的情況並提供支持:

  1. 藥物物質或訓練改善長者病情,命令考慮者容易考慮,“讓他們覺得有人一起作戰、支持自己”
  2. 為攝影師轉介紹專業支持服務,讓他們學會攝影技巧和知識後可輕鬆一些。如社工提供社區資訊,護士協力了解決疾病及照相技巧,職業治療師幫助處理長者以問題為題。

鄭柏榮指如果照顧者的焦慮或抑鬱症徵狀不算很嚴,「未必很大影響日常生活,只是有點不安心、情緒低落」,可尋輔助指導員或臨床心理學家協助。

病情嚴重就要盡早求醫,可先找普通科及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進行較全面診治,或會處方精神科藥物,包括鎮靜劑、安眠藥等;若遇到複雜的個案,就會轉介精神科處理。

求診時注意

鄭柏榮表示,按照精神科流程精神科醫生一般會花一個多小時與新症病人傾談,深入了解其背景和困擾,從而選擇情緒治療方案。

病人要有心理準備:「醫生會問得非常詳細,尤其有關背景,從出生開始問,讀了多少年書?做什麼工作?家庭關係?」也會問到病人的症狀、生理能力和生活習慣等等,並且還需要做一些健康檢查,比如平衡力測試、手腳協調能力等。

他建議初次見醫生時,可以做以下準備:

如照顧者曾在私家專科覆診,可在見公立醫院醫生前兩星期,找私家醫生寫信說明診斷、正服用藥物等大概情況,方便公院醫生跟進。

點解要見職業治療師?

 

目前在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的病人,可按需要獲得其他專職醫療人員的幫助,包括職業治療師。有別於醫生和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劉志豪指出,一般會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以傾談方式引導照顧者找出壓力來源,然後商討解決方法。

譬如讓照顧者明白長者病情可能無法改善,但可以增強照顧技巧或尋找社區資源,從而紓緩壓力。

資助服務助求診

私家精神科服務較排隊輪候公營服務快捷,但費用昂貴,不少病人難以負擔。為鼓勵有需要人士盡早求助,有社福機構推出醫療資助計劃,但參加者必須未曾接受公營精神科服務。

新生精神康復會 - 精神科醫療資助及社區支援計劃

 

在2016年起獲周大福慈善基金資助,為有經濟困難及正輪候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的新症人士,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治療及臨床心理學家輔導服務,以免延誤病情。

服務內容

  1. 成功申請者可獲資助到指定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所接受治療,包括診症費及藥物費用,期間社工會持續跟進情況。申請者成功銜接公院精神科服務後,資助便完結。
  2. 為申請者及其家屬舉辦靜觀體驗工作坊﹑健體活動﹑社交支援小組及心理教育講座。

對象

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 香港居民
  • 有經濟困難
  • 正輪候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的新症人士

費用

每次$150

*領取綜援或月入低於全港入息中位數一半免費

申請方法

必須由以下機構社工轉介:

  • 新生精神復康會
  • 社署轄下服務單位
  • 非牟利社福機構
  • 醫管局社工
  • 學校、各大學/專上學院學生輔導服務

計劃期限

暫定31.12.2024完結

聯絡方法

電話:3552 5286

地址:九龍石硤尾南昌街 332 號新生會大樓 2 樓

電郵:[email protected]

聖雅各福群會 - 心思計劃

 

社工、家庭醫生和中醫合作,及早辨識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提供免費評估及治療服務。

服務內容

  1. 精神健康評價、輔助指導及身體心靈互助小組
  2. 家庭醫生或中醫提供諮詢及治療(2至4次)
  3. 如有需要,可轉介精神科顧問諮詢服務

對象

  • 香港島或新界西居民
  • 正面對心理或精神困擾人士
  • 沒有接受/正輪候公營精神科治療服務

費用

  • 社工評估及輔導服務:免費
  • 家庭醫生/中醫諮詢及治療:每次診金$55

*領取綜援或傷津人士免費

申請方法

自行申請或由社工轉介

聯絡方法

地址:灣仔堅尼地道100號13樓

電話:5933 3696(港島東)/5161 6198(新界西)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服務時間

周一至五 9am - 5pm

家福會 - 長者及照顧者精神健康諮詢

 

由精神科醫生及社工提供諮詢、評估和轉介服務,鼓勵有情緒困擾人士及早求助。

服務內容

  1. 提供諮詢評估服務
  2. 轉介往醫療及社會服務機構作長期跟進

對象

  • 年滿55歲、出現情緒困擾症狀人士
  • 未曾接受精神科治療
  • 不願意或有困難去求診

費用

免費

申請方法

必須由以下人士轉介:

  • 家福會註冊社工
  • 家福會臨床心理學家
  • 綜合家庭服務/長者中心社工

聯絡方法

地址:葵涌葵芳邨葵仁樓地下11至14號

電話:2426 9666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服務時間

周一至六 9am - 5:30pm

浸信會愛羣及香港心理衞生會 - 關照您:心理支援計劃(至2025年1月31日)

服務內容

  • 由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及香港心理衞生會營運,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贊助,為基層照顧者提供心理支援服務及個案跟進,以改善精神健康。
  • 成功申請者能獲最高$7,000元資助,以支付心理評估及相關治療費用。
  • 資助使用範圍包括但不限於臨床心理治療、輔導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教育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藝術治療及音樂治療

對象

基層照顧者,包括但不限於殘疾人士照顧者、年長身體機能衰退照顧者、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照顧者、長期病患照顧者及精神病/情緒病患照顧者

*須持有香港身份證並居住在香港

申請方法

致電 5729 1077(星期一至六 上午9時至下午6時,公眾假期除外)

計劃時期:2024年2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額滿即止)

查詢

5729 1077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