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與社署簽訂的《津貼及服務協議》,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ntegrated Community Centres for Mental Wellness,ICCMW)目的是提供一站式、地區為本的綜合社區康復支援服務,由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護士和職業治療師等組成服務團隊。
在《協議》指定的服務內容外,因應不同機構的背景及理念,服務方向會有差異。
譬如受訪的機構當中,新生會採用「iFAST」模式,從家庭角度了解當事人壓力來源。心理衞生會以觀塘為服務基地,處理較多長者、貧窮及家暴個案,採用特有的感動治療,助當事人面對創傷。浸信會愛羣則與線上平台合作,按嚴重程度分流個案。
服務內容
個案輔導、制定個人康復計劃、外展服務、職業治療評估和訓練、治療及支援小組、社交及康樂活動等。
2018年起「朋輩支援」成為常規化服務,每間中心約有兩名全職朋輩支援員,負責分享復元經歷,用同路人身份鼓勵會員;除探訪和輔導,並會協助舉辦活動。
對象
費用
開放時間
各間中心不同,可直接致電查詢
申請方法
自行向中心申請服務,也可由社工、精神科醫生、專職醫療人員、教師等轉介
聯絡方法及地址
ICCMW成立時,每間平均服務33萬人,但隨著人口及服務需求增加,服務人手顯得緊絀。
2022年5月團結香港基金調查24間中心,當中20間表示人手短缺,15間表示臨床心理服務未能應付會員需求,16間中心的社工與個案比例介乎1:40至1:59,社署一般建議為1:40。相比澳洲精神健康個案經理的平均個案比例為1:20,ICCMW社工的工作量大一倍。
大銀訪問的三間機構均表示人手緊張,只能暫時擱下相對穩定的個案。除了社工,部分中心的護士和心理學家都要跟進個案。
新生精神康復會 - 安泰軒
2007年母親拋子落街的慘案發生後,新生會是首間獲政府撥款設立ICCMW的機構,以天水圍為試點,取名「安泰軒」。其後新生會在港九新界增設服務點,現時共有七間。
中心主任褚桂敏指現時約有1,300名會員,以中年人為主,六成人有一般情緒問題,包括抑鬱症及焦慮症。當中約三成半是自己或家人求助,「現在多了公眾教育,我們的服務又位於社區,疑似有情緒問題就可以來求助。」
如情況較複雜,就會以個案跟進,先由社工或精神科護士評估,再與當事人商討介入方式,包括輔導、訂立目標及尋找合適服務。會透過「iFAST」模式,深入了解家庭問題,「評估時多數會找家人一起,甚至約見整個家庭,看看他們的溝通模式,再提供相應輔導。」
褚桂敏強調不會主導整個過程,而是提出建議後由當事人決定,盡量做到關係平等,「令他更有希望感。」
如發現當事人有醫療需要,社工或護士也會陪伴就醫:「我們可就好像一支強心針,陪當事人一起經歷。有時他們的情緒很混亂,未必能說清楚病況,我們會幫忙表達。」較輕微的情緒徵狀,普通家庭醫生可以處理,情況較嚴重就要去公立醫院專科排期。
地址
天水圍天澤邨服務設施大樓五樓503-504室
服務地區
元朗區
辦公時間
周一至四、周六 9am - 5pm
周五 9am - 9pm
聯絡方法
電話:2451 4369
香港心理衞生會 - 賽馬會恆悅坊
心理衞生會是本港最早在社區推廣精神健康的機構,現時有4間ICCMW,分別位於觀塘及大埔。恆悅坊(大埔)2012年獲賽馬會撥款擴充,佔地380平方米,空間闊落。
臨床服務督導楊嘉琳指,約半數會員屬一般情緒問題,約三成患嚴重精神病,包括思覺失調、兩極情緒症,其餘是疑似精神病個案。
如照顧者感到情緒困擾,想找人聊天或幫忙,不論程度輕重都可以去中心求助。楊嘉琳說:「社工會先了解狀況,做初步評估,然後一起商量怎樣跟進。無論想我們定期探訪,抑或認為聊完一次就ok,之後有需要再來,我們都很歡迎。」
需要長期跟進的個案,除輔導外,社工會讓當事人透過重新面對成長創傷,學會接受自己;職業治療師則會提供日間訓練。
心理狀況較複雜的會員,會由臨床心理學家深入跟進,「譬如曾被虐待、遭遇重大意外事故,導致有創傷後遺症,又或者家庭複雜。」除會見當事人,臨床心理學家可能會約見家人,按需要提供家庭治療以改善家庭關係。
中心也會舉辦小組活動,包括心理治療小組,例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變負面的思想陷阱。此外還有興趣班,讓會員建立興趣及發展強項,「有些會員弄絲襪花好叻,會邀請他們做義工教其他人。」
地址
大埔廣福邨廣智樓A翼地下101至108室
服務地區
大埔區
辦公時間
周一至三、周五 9am - 5pm
周四 1pm - 9pm
周六 1pm - 5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開放)
聯絡方法
電話:2651 8132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 樂心匯
愛羣轄下三間ICCMW均取名「樂心匯」,分別位於灣仔、港島東及葵青。葵青中心主任梁麗雲指不少會員除面對自身情緒問題,也要照顧長者的情緒,壓力很大。
當家屬發現長者情緒差,多數會直接來中心求助,與社工一起商討處理方法。她強調家屬的幫忙很重要:「處理精神健康很需要當事人的信任,長者不認識我們,很難獨力跟進下去。」
如照顧者本身有情緒需要也可以求助,社工和臨床心理學家會提供情緒輔導,機構也有家庭治療師,「因為很多情緒或精神病患的困擾,都涉及與家人相處的問題。」另有藝術、園藝治療、戲劇治療等小組,以及紓緩情緒和自我照顧的講座。
愛羣去年推出「Re:Refresh」線上平台精神健康自助平台(詳見本專題第8章:網上情緒輔導),如當事人情況較輕微,會轉介網上平台作支援。
地址
筲箕灣筲箕灣道361號利嘉中心11樓
服務地區
港島東區
辦公時間
周一、二、四、五 9am - 6pm
周三 9am - 10pm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不開放)
聯絡方法
電話:2967 0902
綜合各受訪機構的資訊:
不是,只要有情緒困擾,就可以成為會員及接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