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與新生精神康復會在2017年合作推行「賽馬會心導遊」計劃,至2020年進入第二階段項目,中大推行「賽馬會心導遊+」,採用全網上自助形式;新生會則推行「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由治療師指導使用網上資源。

 心導遊+由學者和臨床心理學家主理,強調心理學元素,注重臨床實證。

中大心理學系 - 心導遊+

由學者和臨床心理學家主理,強調心理學元素,注重臨床實證。中大心理學系教授、項目主理人麥穎思說:「我們證明了方法有效,才會放上網。」

麥穎思與團隊十多年前開始研究運用網絡,為繁忙及重視私隱的香港人,度身訂造有效的心理健康介入方式。

平台採用臨床實證最有效的靜觀和認知行為治療,作為主要心理介入方式。還滲入正向心理學元素的工具,針對不同情緒需要,包括改善身心狀況、減壓、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等。不論用戶已察覺到情緒問題,抑或只是想維持日常精神健康,都可找到合適資訊。

每節課程最多15至20分鐘、每個練習短至1分鐘、每節靜觀只要5至10分鐘「可以坐車、小休和下班後進行,或者等父母睡了,又可以花一兩個小時,讓自己休息。」麥穎思認為這種形式特別適合照顧者和在職人士。

由於要閱讀和消化資訊,平台吸引了較多高教育程度人士。麥穎思透露現時逾萬名註冊會員中,逾半數是30歲至49歲人士,七成是女性,「這些人可能有不同職位,有些是專業人士,有些是辦公室管理層,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面對很大壓力,未必會向身邊人傾訴。」

服務內容

1. 聊天機械人「阿本」透過對話陪伴,幫助探索和改善情緒,所有內容經臨床心理學家校閱。用家可選擇網站設定的聊天主題,或隨意訴說心事

2. 自助心理課程臨床心理學家主理,包括靜觀訓練及認知行為治療。每課分為6至7站,每站由數小節組成,透過影片、文字、練習、經歷分享等,帶領用家探索自己

3. 靜觀共修練習每月舉行,由臨床心理學家帶領進行不同形式的線上靜觀練習 ,包括靜坐、靜觀伸展等

4. 心導工作坊有實體或網上形式,每次不同主題,過往主題包括半天靜觀退修、暫時放下的藝術、改善身心靈等

5. 治療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實體小組,每次4節

6. 網上講座每月不同主題,過去主題包括自我關懷、抗逆力、職場非暴力溝通等,免費網上重溫

7. 深度文章講解心理學研究、概念和冷知識,例如自我探索、人際關係、微觀心理學、認知行為治療等

8. Jockey Club TourHeart+ 應用程式包含網站所有內容,並可設定溫馨提示,定時問候用家及提醒溫習。另設「心where討論區」,讓用家分享和交流心事。下載

對象

經歷情緒困擾人士,特別是在職人士

費用

  • 網上資源免費
  • 工作坊、治療小組需收費

申請方法

成為會員後,聊天機械人會根據心理評估結果,推薦合適內容

聯絡方法

地址:沙田香港中文大學信和樓326C

電郵:[email protected]

上網 VS 面對面治療

「我們有萬多位用戶,不可能每位都有真人跟進,也沒有必要。如果上班壓力大,可能間中聽幾分鐘的靜觀錄音就可以,不需要有社工。」麥穎思坦言比起網上自助治療,社工或輔導員跟進的成本很高,難以長期維持足夠人手。

她與團隊的研究發現,完全在網上進行認知行為治療,相比網上介入再加治療師面對面指導,兩者達到的治療效果完全一樣。但前者的等候時間較短、效率更高、成本較低,是更可行的長期方案。即使平台有心理健康主任,也只限網上支援,不會面對面輔導。

聊天機械人「阿本」

阿本是項目第二階段的最大特點,透過24小時在線陪伴,幫助會員探索和改善情緒,並提供個人化內容。阿本會邀請新會員填寫短問卷,然後推薦適合的內容。

麥穎思表示,並非以科技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供多一個選擇,有些人不想跟陌生人說話,更不想聊心事。」

有團隊成員的研究發現,面對面輔導過程中,當事人可能因為治療師的處理手法而產生負面感受,「我這麼信任治療師,但對方說了一些東西,或者做了一些事,令我覺得不被尊重和明白,其實是更慘,AI可以減低這些機會。」相關研究結果暫定今年內發表。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是什麼?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是什麼?
針對改變思想與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幫用家糾正思想陷阱,改變情緒、行為和生活模式,從而管理壓力及改善生活質素。

針對改變思想與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幫用家糾正思想陷阱,改變情緒、行為和生活模式,從而管理壓力及改善生活質素。

根據CBT理論,思想、行為及身體感覺互為影響,負面思想、感受和行為會形成惡性循環。

例如懷疑同事竊竊私語是說自己壞話,認為自己很差勁(思想),導致心情低落,甚至不能入睡(生理反應),或不想再和同事談話(行為),結果加深抑鬱和焦慮的情況。

CBT有助改變慣性想法(即認知)及行為,從而改善情緒。

了解更多:認知行為治療是什麼?

資料來源:賽馬會心導遊+計劃

eGPS情緒導航針對輕度至中度情緒問題,注重改變行為及教導情緒紓緩技巧。

新生精神康復會 - eGPS情緒導航

計劃針對輕度至中度情緒問題,注重改變行為及教導情緒紓緩技巧

新生會臨床心理服務主管鄧亮瀅表示:「可以處理一些比較簡單、或者是單次的擔憂,譬如抑鬱、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症,或者健康焦慮,甚至強迫症。一些情況比較輕微、沒有求醫的朋友可能擔心要吃藥,希望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

單對單專人評估及跟進

療程約六至八節,每節45分鐘,集中處理參加者當下面對的最大問題。

參加者會收到三本網上自學手冊,包括《重建積極生活》、《處理憂慮》及《正視和適應》建議他們進行一些日常活動,「很多人不開心,就會躲起來不見人。第一步是要把他從情緒漩渦拉出來,多做一些愉悅活動,慢慢就會放鬆情緒,防止惡性循環。」

eGPS的參加者中,七成人的情緒有改善;半數人完全康復,與英國同類治療錄得的數據相若。

服務內容

1. 指導式自助治療

在臨床心理學家督導下,由心理健康主任提供約6至8節的指導式自助治療。鄧亮瀅解釋:「單靠心理學家無法做到這麼多個案,督導或培訓其他人,服務會比較標準化。」

參加者可選擇電話、視像或會面溝通,會獲評估情緒困擾、選擇治療方法,並指導使用情緒自助手冊

2. 心理教育課程

為輕微至中度情緒困擾人士而設。由心理健康主任講授,認識情緒如何影響身體、思想及行為,並提供改善建議。即將推出兩個課程:處理失眠、處理壓力及焦慮

3. 心理治療小組/工作坊

實體為主,由臨床或教育心理學家主理,為較嚴重或複雜情緒病人士提供6節小組治療,主題包括失眠、壓力管理、人際技巧訓練、靜觀認知治療等。另有小組工作坊,主題包括失眠、成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教導參加者技巧,回家練習後回來分享

對象

年滿18歲、有輕度至中度情緒困擾人士

費用

按不同活動收費,低收入人士可獲豁免

申請方法

網上報名約一個月後會有專人聯絡,評估是否適合接受低密度治療

聯絡方法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 35號金巴利中心601-602室(須預約)

電話:3188 255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服務時間:周二至四 9am  - 9pm/周五、六 9am - 5:30pm(公眾假期除外)

新生精神康復會 - eClinic針對中等至嚴重程度、情緒較複雜的人士,重點處理抑鬱和焦慮問題。

新生精神康復會 - eClinic

賽馬會心理e療站(eClinic)針對中等至嚴重程度、情緒較複雜的人士,重點處理抑鬱和焦慮問題。對比eGPS針對性處理一種情緒困擾,eClinic則同時處理不同類型的情緒問題。

同時處理多種困擾

鄧亮瀅指eClinic採用「整全情緒治療」,「有時我們不只面對抑鬱或焦慮,而是混合在一起,eClinic會融合兩個病症的處理技巧,教參加者應付。」

整個療程為期14個星期,每名參加者有一名專屬治療師跟進。治療師會約見參加者做評估,然後安排相應的網上自學課程或練習。每星期進行視像或電話交流,每次20至30分鐘,了解參加者最新情緒狀況、跟進自學進度及提供指導。

服務內容

1. 網上心理治療課程

由臨床心理學家或輔導員擔任治療師,跟進網上自學課程及練習的進度,並提供改進建議。課程分為四個單元:認識情緒問題、應對情緒方法、辨識情緒化的行為及正視治療。療程完結後,治療師會致電跟進一次。

2. 資源中心

介紹各種情緒病、情緒小錦囊、靜觀及心理治療資訊:網站

對象

  • 受抑鬱或焦慮情緒困擾人士
  • 年滿15歲的香港永久居民
  • 使用中文及廣東話人士

費用

免費

申請方法

完成自我評估後,即可報名參加

聯絡方法

地址:油麻地彌敦道574-576號和富商業大廈21樓(須預約)

電話:2363 2771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服務時間:9am - 5:30pm(公眾假期除外)

整全情緒治療(Unified Protocol)是什麼?

整全情緒治療(Unified Protocol)是什麼?
以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為核心,旨在打破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並加入靜觀及正向心理學元素,例如建立積極樂觀面對情緒方法、改善鑽牛角尖思想、靜觀減壓、正視體驗活動等。

由波士頓大學 Dr. David Barlow研發,有別於傳統認知行為治療每次只針對單一問題或困擾,整全認知行為治療整合多種情緒病根源和治療元素,可同一時間處理多種病症,包括抑鬱和焦慮。

以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為核心,旨在打破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並加入靜觀及正向心理學元素,例如建立積極樂觀面對情緒方法、改善鑽牛角尖思想、靜觀減壓、正視體驗活動等。

整全情緒治療中文版由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中大心理學系教授梁永亮改編,適用於受常見情緒病困擾的香港成人。

資料來源:新生會、心晴行動慈善基金

Re:Fresh線上精神健康自助平台旨在為一些有淺層情緒需要人士,提供及早介入的方法,包括自助課程、線上工作坊和簡短心理諮詢。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 Re:Fresh線上精神健康自助平台

旨在為一些有淺層情緒需要人士,提供及早介入的方法,包括自助課程、線上工作坊和簡短心理諮詢。

主管林禮康說:「這些人士通常比較有動力和能力自行上網找資源,(若不處理)精神病和情緒病會陷入變差的過程。如果及早警覺需要協助,找人幫手疏解,可能不會變得嚴重。」

平台主要採用生活形態醫學介入,主張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足夠休息、健康飲食,「很多精神病或情緒病的徵狀是睡不好,如果及早透過這些線上資源處理好睡眠問題,未必惡化成病症。」

四節簡短輔導  適合在職人士

林禮康透露平台自去年推出至今,約有400多位照顧者會員,佔總數約四成半。當中半數是長者照顧者,以41歲至60歲為主,大部分是在職人士。

「他們可能要照顧父母,自己也有子女,所以夾在中間,壓力很大。」因此網站有針對照顧者的內容,主要關注他們的情緒健康,而非照顧技巧。

如有需要,照顧者可申請網上心理輔導,時間及地點安排彈性。他形容整個服務狀態呈漏斗」狀,由闊至窄:「先透過網上工作坊,吸引有興趣人士去聽。過程中若察覺到自己的壓力比較嚴重,可申請輔導服務。」

社工或輔導員會提供四節簡短輔導:首先了解當事人困擾的問題,訂立治療目標,然後幫助他認識問題根源及社區資源,以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信心重返社區生活

如果有其他需要,可轉介至相應服務,例如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或其他機構。

這種輔導形式特別適合在職人士,「不需要花很長時間,最重要是精準找到問題。預算有四節輔導,便知道大概怎樣安排時間。」林禮康說。

服務內容

1. 自助課程/線上工作坊

由醫生、治療師等講授。「邀請營養師講飲食,有運動治療師講運動,甚至有中醫教調理身體,因為身體健康和情緒健康很有關係。」

2. Insights

關於情緒管理、休息與睡眠、人際關係、財務管理、運動與健康等深度文章。

3. 單對單線上心理諮詢

由註冊社工、輔導員或靜觀導師提供4節線上會面,每節45分鐘至1小時。

對象

有輕度情緒困擾人士

費用

免費

申請方法

登記為會員後,即可報名參加

聯絡方法

地址:炮台山英皇道250號北角城中心22樓2201室

電話:3751 5499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服務時間:周一至五 9am - 6pm(公眾假期除外)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