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1 / 1

為應付日後自己與家人的需要,提前安裝老人防跌設施,打造理想家居。

STORY 為未來改裝的家

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對經「改裝」的新家十分滿意:「我有一天早上半睡半醒,突然想:『啊,我現在覺得好舒服!好開心!究竟我在哪?』那一刻我已知道自己在家,張開眼,原來我真的在家。你想想那感覺幾緊要!」

吳文華是退休人士網上平台 We60 的創辦人,五十多歲時就開始構思新家:「辦網頁時接觸了好多家居和長者研究,多看看就開始想,退休後的生活方式會很不一樣。」65 歲那年正式把家居大改造,花了 80 萬元,除了為自己的未來,也為了方便媽媽隨時入住:「我將構思告訴設計師時,第一句就說:這是準備給八十幾歲的人住的家,一定要想想如何方便年紀大的人。」

大家族小社區

吳文華年輕時買下位於黃埔的單位,因為社區配套不錯,決定讓媽媽搬進同一個屋苑,後來弟弟和女兒也搬到附近,二十多年來都是家族大本營。「這兒有很多不同服務,小朋友興趣班、老人家的班組都好多,不同組群都覺得宜居。配套也不錯,我間中可以游水、學音樂,到超級市場不需淋雨,有電梯,我買東西可以推車回家,並不費力。」她為了方便上班,搬到港島十多年,退休搬回來,才進行家居大裝修,自己可以照顧媽媽之餘,也有女兒照應。「家庭聯繫密切得多,大家互相幫助,有歸屬感。女兒在附近,婆婆有什麼事,她都會關心。」

吳文華的媽媽八十多歲,健康情況可以獨居,就住在對面的大廈,是日本人喜歡說的「一碗湯的距離」:帶食物過去也還是熱的。她可以隨時探望媽媽,又有自己的空間。「父母一輩始終不喜歡離開原先的社區,像我媽媽每天都要去公園晨運,有一班朋友姐妹,不會肯突然搬去港島,所以我搬回來。我走過去不用三分鐘,媽媽每天都打電話來:『今日來不來吃飯呀?』大家近一點,安心一點。」

爸爸離世前,吳文華曾經想改裝家居,媽媽卻十分抗拒。「她說:『不要碰我的東西』。她自覺仍然可以用浴缸洗澡,亦不接受裝扶手。我這單位就作好準備,平時請她來坐坐,有機會習慣,一旦有需要,就可搬來住。」

為應付日後自己與家人的需要,提前安裝老人防跌設施,打造理想家居。

屋企不要像醫院

在六百多呎的房子裡,所有可以拆的牆都幾乎拆走了,減少間隔,兩房兩廳兩廁,空間寬闊,燈光柔和。大部份傢俱是木製的,掛上油畫,天花的古董燈是六十年代德國製造,感覺古雅。吳文華打趣道,現今人人說壽命有百二歲,好命的話,說不定還有五、六十年要待在這屋子裡,一定要打造舒適的家,好好預備未來。「讓人覺得開心好緊要,千萬不要裝修到好像醫院,很多人覺得長者屋像醫院,很慘,心情不好,未老先衰!」

她的設計有很多巧思,例如主人房旁邊的小房間,特地為未來的照顧者而設,現時兩房以木牆相隔,將來可打通,方便出入。「照顧的人可以有門直接入來,或者中間可以有道簾,變相大家有各自空間,但照顧者會聽見聲音。」

有些設計也考慮到未來,像衣櫃未來有需要時會安裝電動升降系統。「市面上這方面貨品很少,或者需要用手拉,我力氣不夠。現在較耐用的科技多來自歐洲,安裝後有什麼問題只可以換新的,不能修理,過多十年、八年,科技可能好一點時再安裝。」吳文華說行得走得時,就要安排好行動不便時的需要:「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何時要坐輪椅,分分鐘明天突然有事。我和房子都準備好,可以立即應對,加上我知道東西在哪,不需要再重新掌握和適應。」

在家拾回興趣

 

受訪時,房子只有吳文華一個人住,她很喜歡待在新家:「我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喜歡自由,不喜歡跟子女住。這裡除了居住,還可以工作、娛樂。」她喜歡煮食,廚房有大櫃和大冰箱儲存湯料、零食、乾貨、調味,小士多似的;焗爐也有兩個,分別有微波爐、蒸爐功能;還有洗碗機。她不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老朋友更會留宿。「每一年舊同學聚會,我們都會聚集在香港,有同學會來住,這兒就好像宿舍,好好玩。」

退休後她陸續發掘新興趣,包括學打鼓,同學都是五、六歲的小朋友,「自己感覺年輕好多,好開心,年紀大跟年紀輕多在一起是很好的」。還未用到的照顧者房,暫時放了電子鼓和結他。「最緊要自己覺得開心,當你在家中感覺良好,接下來的日子也健康多了。」

設施融入家居設計

1 / 9

為應付日後自己與家人的需要,提前安裝老人防跌設施,打造理想家居。從大門走到房間,都有木造傢俱可供攙扶,美觀兼穩當。

1. 處處是扶手

從大門走到房間,都有木造傢俱可供攙扶,美觀兼穩當。

STORY 在家平安好走

為應付日後自己與家人的需要,提前安裝老人防跌設施,打造理想家居。

李舜華醫生和歐陽東偉醫生都是香港資深的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在公立醫院目睹無數長者病人,深知道住屋是能否在香港安心老去的關鍵之一。

二人的獨立屋在新界,約千呎的漂亮花園經過精心佈置。「很多植物都是旅行時帶回來,我們都不知道名字。」李舜華笑得很開心:「從峇里帶回來的,就叫峇里;六本木帶回來的就叫六本木。」

「整個花園是重新設計的,掘起泥頭,再換新泥,體力少一點也不行。」歐陽東偉在旁邊苦笑。兩人平時各自在醫院,精明能幹獨當一面,此刻在家輕鬆坐著,一唱一和,氣氛很溫馨。

為應付日後自己與家人的需要,提前安裝老人防跌設施,打造理想家居。

不同年齡不同屋

香港不少人夢想退休後搬進鄉郊,然而交通就會隔涉,買菜、去銀行、探朋友都不方便,鄉村居民反而老了會搬出城市。「我們有想過的。」李舜華果然是醫生:「住屋要視乎身體狀況。」歐陽東偉解釋,40 歲時還在供樓,需要投資價值較高的房子,未必可以購買夢想中的獨立屋,因為不易買賣,升值潛力相對有限。「可是當時太太提我,如果退休才住獨立屋,年紀可能已經大。」

歐陽夫婦於是在四十多歲租下第一間獨立屋,然後也買了獨立屋,一住十年。當時兩人沒試過屋裡有樓梯,就買了三層的,每天上上落落才覺得非常麻煩。「倒一杯水都要上落樓梯,就會變得好懶,所有要拿上樓的東西,先放樓梯口,要拿下來又全部放樓梯口,於是每次上落都要搬好多東西。」

李舜華說,兩人過了 50 歲,買入第二間獨立屋,就由三層變兩層。她瞄了歐陽東偉一眼:「這位先生覺得樓梯的扶手很『困局』,一買下就拆掉所有扶手!所以要看身體狀況,可能只能住到六十
多歲,下一間屋就要單一平面,不再上落樓梯。」

還有上一間獨立屋沒有想過工人房,但這次有預上這房間,萬一有需要時可住,所以並沒有把所有房間都打通。

為應付日後自己與家人的需要,兩位醫生已開始考慮自己日後退休生活。

硬件軟件都準備

目前的獨立屋,也讓兩人有空間容下更多生活興趣。李舜華喜歡看書,床頭五、六本,廚房廁所各有一本,隨時翻閱;客廳放了鋼琴,還有寫書法的地方;近年她愛上養小鳥,不斷上網找資料。「原來年紀大,也會發展新的興趣。」

歐陽東偉最近跟太太一起學書法:「我小時字好醜,太太自小學書法,就跟她一起學。」「他的字好醜,但老師也誇有性格。」她還沒說完,他就反駁:「是怪,不是醜!」「對啦~」她笑著附和。

他還學畫畫,自覺對顏色很敏銳。她收起笑容:「年紀大生活要調整,我是『運動盲』,但過了 50 歲就認真學打羽毛球。」「是請教練一星期學兩晚,真的非常認真!」他補充。

慢著——兩人在老人科專科都是領袖人物,帶領不少新計劃,哪有這麼多時間?「以前可能一次過放長假去旅行,現在我們每月都會拿短假期,例如連續放四天,可以打理花園等。每月都有小休息,反而可以繼續長時間工作。」歐陽東偉解釋:「我們也開始計劃退休。」李舜華說公營機構有退休年齡限制,她已計劃會去大學做研究,兼職教書。歐陽東偉也有點希望試試在私人市場的能力,並且可能會進修歷史、社會科學這些求學年代有興趣的科目。

兩位醫生明白健康不一定如預期,萬一身體欠佳,兩人並沒有孩子可照顧,但兩人已辦好持久授權書,在失去精神健康時,授權可信的人使用財產照顧。

天有不測風雲

入「五」平順,登「六」也有計劃,可是兩位醫生最明白健康不一定如預期,萬一身體欠佳,兩人並沒有孩子可照顧,就成了目前城中最關注的「雙老家庭」:老人照顧老人。兩人已辦好持久授權書,在失去精神健康時,授權可信的人使用財產照顧。「這可信的人,不宜是朋友或兄弟姐妹,大家同年,到時怎照顧?」李舜華因而特意結識年輕朋友,常常一起打球、來家裡玩:「仔女無得選,朋友可以選,並且可以多幾個!」

歐陽東偉一本正經地談起香港人的最後一程。他剛去日本參加研討會,與會者都指出未來是「在宅醫療」,即香港指的家居上門服務。李舜華指出目前的社福服務是給二次大戰前出生的一輩,可是戰後一代,大多有自己的物業,要求不同了。兩人都認為目前的機構文化和融資方法要改變,增加更多上門服務,達到真正的「居家安老」。

「像我爸爸在美國,可以選擇去復康院舍,也可以回家,政府會把本來花在院舍的錢,改為請護理員提供上門服務。」李舜華說畢,歐陽東偉補充:「在香港津助院舍,每個床位政府要用兩萬多元,這錢可否跟人走,變成護老員上門?」「我想過最差的情況,就是搬回普通的單位,若有一人臥床,另一位身體仍可的,就可以請家傭一齊照顧,再加上門服務,讓我不用去老人院。我希望最後可以在家死亡。」歐陽東偉說。李舜華答得很快:「收到!」

為顧全家人的生活質素和精神壓力,病人也會願意去院舍的,但是希望是水平好少少的院舍。

顧全照顧者的感受

李舜華繼續說:「所以兩老要好好溝通,不止是種花養魚,不然第二天中風講不到東西,都是有可能的......」歐陽東偉溫和地打斷:「那你的方案是什麼?」「最好的方案,當然像他一樣,但如果對方的身體不容許,或者精神壓力太大——」李舜華對著記者還沒說完,歐陽東偉馬上插話:「對,院舍都可以的,你放心啊。」

「要顧全對方的生活質素和精神壓力,我也願意去院舍的,但希望是水平好少少的院舍。」她講完,他隨即答:「我也一樣,要令到自己的伴侶舒服,不能只有自己舒服。」她不禁說:「我們在醫院,不時見到病人想回家,可是照顧者會暗暗告訴醫生護士,其實已經很累,沒辦法再在家照顧了。這是很淒涼的,八九十歲都迴避,把問題交給健康那位去煩惱。」

「不然健康的一位,也不會健康了。」歐陽東偉輕輕點頭。

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