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認知障礙症人士會出現什麼飲食問題?

由於判斷力衰退,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飲食問題。

認知障礙症人士由於判斷力衰退,會出現不同的飲食問題,如越食越鹹、吞嚥困難、不能安靜吃飯

1

早期:

  • 購買食物的能力漸差,影響食材的選擇及食譜的多元化
  • 烹調食物的技巧漸衰退,如忘記放或重複加調味品。不少從前是烹調高手者,會因餸菜質素大不如前而影響食慾
  • 忘記需要進食或曾否進食
  • 不能辨別食物質素,以致進食已變壞的食物
  • 口渴感覺減弱,忘記飲水
  • 飲食習慣轉變,如喜歡過鹹或過甜食物、偏愛某類食物等
  • 選擇異常的食物,如進食整樽茄汁

2

中期:

  • 言語表達困難,如未能說出想吃的食物
  • 用膳時,只把食物含在口中,忘記咀嚼,或不斷咀嚼,卻久久不吞下
  • 經常吐出口中食物
  • 進食速度過快或過慢
  • 忘記如何使用餐具
  • 不能集中精神和安靜地坐下進食

3

晚期:

  • 不能辨別食物,甚至誤把非食物類東西放進口中
  • 不知飽餓,失去進食的動機及主動性,要由別人餵食,甚至需用鼻管餵食
  • 拒絕進食,或打翻送上來的食物

不肯咀嚼、或者咀嚼後又吐出來?

可能把咀嚼及吞嚥程序混淆了,影響進食能力。

1

語句提示

利用簡單易明的語句提示每一個步驟:「張開口」、「拿起湯匙」、「把食物放到口中」、「慢慢咬爛食物」、「把食物吞下」......這個方法可鼓勵自行進食,毋須過份依賴他人。

2

易嚼食物

  • 軟身的肉類、豆腐及奶製品:如魚肉、蛋、碎肉、豆腐、芝士、乳酪等
  • 避免太大片、有骨和難以進食的食物:如雞翼、雞腳、排骨、魚頭等
  • 軟身的瓜菜類:如冬瓜、節瓜、番茄、已切成細段並煮至軟身的蔬菜
  • 較易咀嚼的水果:如香蕉、去皮李子(布冧)、去皮無核的木瓜、西瓜等
  • 較易咀嚼的穀物類:如麥片、粥、浸軟的麵包或餅乾、煮至軟身的粉麵飯等

忘記已經進食,不斷要求進食?

記憶力衰退,忘記做過的事;也可能因為吃東西感到滿足,不斷想再吃。

認知障礙症人士可能因為記憶力衰退而忘記已經進食;也可能因為吃東西感到滿足,不斷想再食

1

實踐現實導向

寫下每天吃飯時間,於每餐飯後記錄,並張貼於當眼處。在其他時間,則把食物放在視線範圍之外,以免誘發食慾。

2

用碗碟提示

以實物提醒已進食,例如帶長者進廚房,指示剛洗完的碗碟、進食後的碗碟或食物包裝等。

3

溫和回應

可用溫和語氣安撫:「今天的午餐你已吃過牛肉飯,晚餐想吃什麼?」「一會兒我就去準備晚餐,請再等一等吧!」

4

多餐少吃

考慮正餐減份量,將部份食物留待兩餐之間,而當要求進食時,可使用容量較小的餐具,如較細的碗和湯匙。

5

選擇食物

提供低熱量或需較多咀嚼的食物,如全麥餅、全麥麵包、水果、烚粟米等。

6

生活有寄託

日間多安排運動及活動,分散注意力,減少要求進食次數。

不肯食,或者堅持食物有毒?

可能因胃口欠佳、情緒低落,甚至因幻覺堅信食物有毒而不願進食。首先不要勉強,而是先了解原因,再因勢利導,對症下藥。

1

投其所好

每餐提供一種喜愛的食物,以助集中注意力及提高食慾。

2

增加食物的色、香、味

不妨多選不同顏色的配料及天然調味料,如番茄、粟米粒、蔥、芹菜等,以增進食慾。

3

形象化餸菜

用一些形容詞,生動描述食物,加強餸菜的形象,增加食慾,例如:「雲吞很大粒,很多汁!」

4

看準時機

找合適的時機提供食物,例如沐浴或運動過後,因為肚餓而增加食慾。

5

增加營養

選擇高營的餸菜,如肉碎蒸水蛋、薯仔炆雞粒;在正餐之間安排高營養小食,如雞蛋三文治、芝麻糊;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品。

6

試食解慮

如果患者堅持食物有毒,不要爭拗,可以先在他面前試食,以加強信心,亦避免將藥物混入食物內。

吃得非常慢,要餵一兩個小時?

可以是因為不斷咀嚼或者忘記吞嚥,照顧者每餐最少安排30至45分鐘,不宜過份催促。

認知障礙症長者食得很慢,不斷咀嚼或忘記吞嚥,食用老人軟餐之外可以點樣幫助進食?

1

減少干擾

用膳時把收音機、電視機等關上,避免使用過多圖案的餐具,餐枱不要放花瓶、紙巾盒、牙籤筒等不是食物或食具的東西。

2

分成數份

先吃完一份,然後才把另一份加熱;使用保溫餐具盛載食物,可減慢散熱。

3

容易咀嚼

例如豆腐、蒸水蛋、肉碎等,有助進食。

4

示範動作

適時溫和地提示和示範如何咀嚼及吞嚥。

5

特別餐具

用湯匙或叉代替筷子、使用防滑墊、餐具與食物顏色有明顯對比。亦可諮詢職業治療師,選用其他合適的輔助器具。

不斷搖動,想離開餐桌,甚至擲食物?

未能安靜坐下來進食,可能與未能消耗過剩的體力有關。

認知障礙症長者吃飯坐唔定,不斷想走,甚至擲食物,可能與體力過剩有關。

1

增加活動

檢視長者的生活時間表,安排較多體能活動。

2

小型食物

提供一些較細件、容易拿取的食物,例如菜肉包、切細的三文治、去皮去核的切件水果等,讓長者離開餐桌也可拿著食物邊走邊吃。

3

安撫情緒

提供食物前,先安撫長者情緒,安靜下來才進餐,每次只提供少量食物,吃完再添。使用不容易破碎的進食器具,照顧者應坐在長者身體較弱的一邊餵食,以免受襲。

怎樣出外吃飯?

中期認知障礙症人士對環境聲音較敏感,人多或嘈吵,或會誘發過激反應。

1

選較靜的食肆及遠離門口的座位,可以背對門口坐

2

邀請長者參與點菜,增加自信

3

如果擔心長者沒耐性,可以先點冷盤或小吃

4

如果使用食具的能力下降,可選擇拿著吃的食物,如三文治

照顧者好擔心?

長者吃飯唔合作,不免會增加照顧者的壓力,但強迫進食可能更會令長者食欲減低。

1

耆智園護理部主管李珮綿留意到不少照顧者,尤其在家照顧的,日常照顧已經相當辛勞,如長者拒食或吃得不合作,壓力更大。

「調節心情很重要,因為長者未必懂得表達,但絕對感受到身邊人的情緒,環境嘈雜,有人走來走去也會心散得不肯吃。所以強逼他們進食,只會令他們對吃的意慾降得更低。」李珮綿解釋。

2

言語治療師Winnie曾經讓照顧者互相餵食凝固粉,想像患者的感受。照顧者Monica裝作失去吞嚥能力,又不願張開口:「原來真的好難放進嘴裡,剛才我嘗試不吞嚥,食物在口腔內,很不舒服。」照顧者Candy覺得,最重要是照顧者有耐心:「小時候她哄我吃飯,現在由我哄她。」

Winnie強調:「進餐不要好像完成一件差事,不要強行餵,可以試試少吃多餐,以長者享受為目標。」

3

日本編製的《吞嚥困難障礙者必讀》有一篇文章很有啟發性:長者每天都出外散步,但如果有天狀況不佳,就不出門了;可是同樣是身體不舒服,照顧者往往仍然努力要長者在某個時段內吃下所有餐點。

「用餐是配合照顧者的步調,還是被照顧者的步調走呢?」

書中提出當吃東西成為維持生命的「義務」,人們就會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味,也無法享受美食所帶來的喜悅。

港大吞嚥研究所網上教材有吞嚥練習和口腔復康鍛煉練習,可以訓練舌頭控制和嘴巴張合。

港大吞嚥研究所網上教材

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的網站十分專業,針對不同類型的需要,設計吞嚥練習和口腔復康鍛煉練習。

八段短片分別訓練嘴唇運動幅度、嘴唇力度、舌頭力度、舌頭運動幅度和臉頰力度等。

短片連結

 

「食多D ‧ 講多D」應用程式

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開發,適合吞嚥及溝通障礙人士使用。用家可透過 APP 內問卷,自行評估吞嚥能力,並跟從短片,進行四個吞嚥口肌練習。APP 亦提供吞嚥障礙資訊,介紹其病徵、併發症及注意事項。

iOS 下載連結

Android 下載連結

「吞嚥健身室」遊戲應用程式

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博士在黃金時代高峰會上提到,單靠影片較難令長者養成自主訓練的習慣。為此,研究所研發了一款口肌鍛鍊遊戲APP,嘗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鼓勵長者活動口部肌肉。

遊戲利用手機前置鏡頭辨識玩家的嘴部動作,玩家需重複「𠲖嘴」和「嘟嘴」兩個鍛鍊動作,才能吃掉螢幕上的食物取得分數。

iOS下載連結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