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驗身先可以投保?
很多人買保險前都不會驗身,以免一旦驗出隱疾,之後才買的醫保就不受保。然而部份保險公司會要求投保前呈交詳盡的驗身報告,保險經紀Dony解釋公司有以下考慮因素:
年紀
如無特別病史,一般18至60歲不用體檢,但年紀愈大投保愈嚴,甚至要求交指定身體檢查報告,最嚴格的可能要驗血。大部分醫保以70至75歲為投保年齡上限。
保額是否合理
不同歲數投保,保險公司設不同保額,也會因應投保人的財政情況及收入,定出保額上限。「如果買爆額,那就什麼都要驗。」例如四十出頭買保額120萬美金以下的,不用體檢;47歲或以上、保額超過60萬美金就要驗身。
身體狀況
投保人的身高體重和病史,也會考慮直系家屬的病史。常見的如患有乙型肝炎、甲狀腺疾病、血壓高等,一些保險公司會要求申請人在投保前,到公司聯網診所去檢驗,以評估風險。曾接受的健康檢查,即使不用食藥覆診,在投保時都要講清楚體檢的異常結果。
個人習慣
有食煙飲酒習慣,保費較高。
2. 有病史要斷尾
曾經患病,並不代表不會受保。保險公司會考慮程度及是否已斷尾,例如三年前有急性胃炎,及後沒復發、無須覆診,多會承保;如九年前有慢性胃炎,斷斷續續要覆診,則未必會承保。
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保險公司會視乎程度,以及投保人能否有效控制去決定是否承保。如果只是血壓高,其他指數「靚仔」,也可能包;而有糖尿病的吸煙者則大多不會承保。
3. 保費差異大
保費反映投保人的患病風險,除個人健康情況及個人習慣外,Dony指出,保費的釐定也跟其所屬組別(Pool)有關,即是年紀、性別及保險公司內部過去的索償數據。
例如去年30至33歲女性索償較多,今年該類別的保費增幅會較高;男女保費亦有異,20歲至50歲為女性婦科發病主要時期,一般保費會高於男性;50歲後,反過來是男性患病高峰期,保費較高。
4. 購買重點保障
若然現時有傷患或疾病,可選擇重點保障,即是獨立買跟自身病史無關的保險。「有糖尿病、精神病,好多保險都買唔到,但就可以買癌症保,因為兩者跟患癌風險的關聯性不大。」最常見的針對性保險,有癌症醫保和癌症危疾,也有意外保和癌症癒後保等,保費便宜,不少投保年齡至70歲。
但須注意,以上保險須申報健康情況。例如意外保,申請人如有高血壓或曾骨折,保險公司有可能拒保或設附加保費;癌症保險方面,如申請人曾切除瘜肉、朱古力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乙型肝炎患者,保險公司可能會針對有關身體部分,列為「不保」事項。
5. 不問病史的高端醫保
一些保險公司近年推出高端醫保產品,例如安盛推出「寰宇特選II醫療計劃」,特點是不問投保人病史、毋須驗身或填寫醫療問卷,甚至會保障投保前的已存在及已顯現的先天性情況。保費比一般高,保險經紀Gloria指客人多為高收入人士。
「考慮到部分人重視私隱,或有些是有病在身,難以入場買醫保,這個計劃正正為他們而設,我們不會問病史。」Gloria指有些癌症病人、紅斑性狼瘡患者或曾中風的,都希望能夠買醫保,保障其他身體情況,這計劃就可滿足他們的需要。
計劃按保障範圍分三個級別:標準、全面及特級,也可選擇不同地區的海外就醫保障。投保年歲至80歲,保證續保至100歲。
雖然不問病史,若選購標準計劃,經紀會特別提醒客人,標準計劃不包投保前已存在疾病,索償時保險公司仍會翻查有關醫療紀錄,有可能拒賠。
網址 更多高端醫療產品比較
6. 退休後轉醫保計劃
退休後,不少人或會擔心失去公司團體醫保。現時有保險公司為團體醫療保險的會員、特別是準退休人士,提供轉個人醫保計劃。大部分無須核保,不設等候期,可自選加入「附加醫療保障」,且保證終生續保。
7. 孤兒單邊個跟?
剛出社會工作,很多人都會向同學朋友買保險,隨後經紀離職轉行;人到中年,經紀也有機會退休或移民,保單變成「孤兒單」。
去年保險業監管局接獲近1,500宗投訴,當中投訴最多的是經紀操守,佔三成,包括因保險銷售過程、處理客戶保費或款項、無牌銷售、欺詐指控、偽造保險相關文件指控、回佣及「誘導轉保」。
針對「誘導轉保」,保監局教導轉保前,投保人應先考慮:
假若轉保的目的只是為了加大保額或增加保障範圍,投保人應考慮在原有保單附加額外保障條款,或考慮在保留原有保單之餘,另外購買一份保險,而非轉換原有保單。
如投保人認為在轉保過程中因為有人提供虛假資料或誤導,蒙受損失,可向保監局投訴。
8. 移民保單點算?
近期保險經紀都十分忙碌:不少客人選擇移民,需要轉換或者中止保單;就算暫時沒有離港打算,也會開始留意保單的承保地域。
身處外地的索償方法,不同公司有不同規定,資深保險經紀Zoe指出,一般而言,人壽及危疾保單若是在香港購買,只要有認可的醫生填寫賠償表,以及提供認可的病理學報告,無論身處何方也會受保。
要小心處理的是醫療保險,Zoe提醒若在香港購買後移居外國,或需付「居住地額外保費」。而保單內額外住院保障(SMM)的賠償率,也會因應身處不同地方作調整,在歐洲及加拿大等地入院,SMM只有75%,美國則只有50%。
另一資深保險經紀Ken坦言,目前香港人一般購買的醫保產品,都是以香港為主,除非購時指定適用於亞洲地區,甚至歐美等國際地區,否則移民外國,香港買的保險不一定會承保。含儲蓄和投資成份的保險也有機會被視為資產,當地政府或會徵收稅款。
Ken提醒無須急於斷供香港的保單,建議在當地生活穩定後,再決定是否斷供香港的醫保:「有事返香港都起碼有保障。」至於人壽保險,尤其是含儲蓄成份的終身壽險,他建議保留:「因為死,人壽邊度都賠。」
額外醫療保障(Supplementary Major Medical,簡稱SMM)是指,當醫療開支超出合資格保障項目的賠償上限時,餘下的醫療費用可在此項目中得到賠償,俗稱「包底」。一般有附加SMM的醫療保險,會賠償用凸的醫療費用的80%,以該保障之最高賠償額為限。
SMM十分重要,因為一般醫療保險會細拆保障的項目,包括病房及膳食、雜項開支、醫生巡房費等,外科手術費又進一步細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及複雜,每項均設賠償上限,有些會在每年再設賠償上限。小病或尚可覆蓋醫療開支,但當患上嚴重疾病就「隨時用爆」,加上醫療通脹,不想荷包出血,SMM就至為關鍵。
看看照顧者的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