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P覺得媽媽在移民後常常變臉似的,後來上網查看認知障礙症的徴狀,再請教香港來的資深長者社工,才懷疑她有認知障礙。

STORY - 媽媽的變臉

50 歲的 P,2022 年中帶八旬媽媽移民到英國。媽媽年輕時是教會活躍義工,又常跟團去旅行,年長獨居仍愛四處去,非常外向。P 跟媽媽落機當天就由朋友載去驗收新屋,最初幾天未有床架,媽媽睡在地上的床褥也毫無怨言,還陪女兒四處買傢具,P 很感激媽媽全力支持她移民。

媽媽要面對語言障礙,P 為媽媽找華人教堂,為她報讀編織班,還載居於附近的香港長者陪媽媽上課。英國商店大多不收現金,P 為媽媽開銀行戶口,帶她外出練習刷卡。但同時P開始覺得照顧不易:她的車牌荒廢了廿多年,來到英國變了保姆管接管送;偶爾想去倫敦跟香港朋友消遣,卻擔心新居沒有公共交通直達,等同將媽媽獨困屋內,媽媽亦投訴家中門鎖很難開。

媽媽開始抱怨日用品不夠,P 安慰她香港的家當正在運來,媽媽質問幹麼不先安頓好新居才帶她來,又投訴為甚麼要吃那麼多藥丸,爭辯這是否醫生的吩咐。

獨立屋內困獸鬥

媽媽的記憶還開始模糊,P 的朋友一星期前來留宿,媽媽跟對方言笑甚歡,但 P 一星期後提起這位朋友,媽媽反問那人是誰。當P質疑她記錯,即換來對方黑口黑面。

兩母女的磨擦越來越多,媽媽曾嚷着要從二樓跳下去,有次罵她:「我冇話來英國,係你帶我來!」P 說:「我也有情緒,也會覺得挫敗,是我做得不夠好嗎,為甚麼你總是不滿意,但要是我面露不快,她就更黑我面。」

有時雨後出現彩虹,P 提醒媽媽記住這美麗時刻,但媽媽一到雨天又怨聲載道。兩母女在香港分開居住還可以冷戰,但在英國再生對方的氣,仍是要同枱食飯、結伴出行,再大的獨立屋也像困獸鬥。

最令 P 無法接受的,是媽媽開始連她也懷疑。有次朋友帶 P 母女去飲茶,那晚P聽到媽媽跟香港的親戚通電,內容是她懷疑女兒串連這些外人,不知要謀害她什麼。

P 像很多人一樣,聽過認知障礙症,卻從沒想過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直到朋友一言驚醒,她開始上網查看認知障礙症的徴狀,再請教香港來的資深長者社工,漸漸要面對:帶了媽媽移民,才懷疑她有認知障礙。

INFO  英國確診途徑

在香港,懷疑患上認知障礙症有三個途徑確診:在公立醫院排期、社褔機構例如耆智園等評估、私家診所求診。
(詳見
睇醫生攻略

而英國同樣有三個選擇:

  1. 公營醫療機構 NHS
  2. 非政府組織 Dementia UK
  3. 私營服務

申請英國簽證時,如有繳交保健附加費 (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 ,即可使用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免費醫療服務。到達英國後,盡快註冊當地社區的家庭醫生(GP)或英國門診,想見GP時可在網上或電話預約。

英國GP門診每節會診時間為 15 分鐘,預約時可說明懷疑是認知障礙症個案,要求兩節共 30 分鐘的會診,讓 GP 有更多時間作出評估,亦可要求診所安排翻譯。

等見 GP 期間,可記下每日徵狀變化及對生活的影響,目標是讓 GP 將個案更快轉介至 NHS 旗下的認知障礙症評估服務部門,由該部門作仔細檢查及確診。

移英護士呂家曦指 NHS 原本承諾認知障礙症的確診服務為六星期,但最新年報列明有患者因疫情等足兩年才獲確診。

Dementia UK旗下腦退化症專科診所 (Dementia Specialist Admiral Nurse Clinic) 主要協助照顧者,包括為照顧者撰寫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徵狀,方便 GP 加快轉介。萬一患者不獲轉介,腦退化症專科診所亦可提供後續協助。

2022年7月,Dementia UK與華福信託基金推出兩年的先導計劃,聘請一位講廣東話的專科護士,接受居於倫敦Barnet、Brent、Camden、Tower Hamlets和Westminster,或在這五區有登記家庭醫生(GP)的移英港人查詢。

網頁

預約電話:
020 3870 9350

電郵:
[email protected]

帶父母移民英國之前,子女未必會先搜查當地診所資料。英國可以確診認知障礙症的私營診所相對香港少,Clinical Partners 在英國有 19 間分店,可安排三次腦神經心理學家會診、磁力共振檢查(MRI)及驗血,約四星期內得到結果,但網頁並無提及價錢。

網頁

電話:0203 326 9160

Dementech Neurosciences Clinical Academic Centre 位於倫敦,賣點是收費透明,可提供即日醫生會診,兩日內進行磁力共振檢查(MRI)及驗血,網頁推銷整個認知障礙症套餐為 2,700 英鎊。

網頁

電話:0203 848 4500

P發現求醫時就算請了專業翻譯,突破得了語言障礙,確診過程仍要面對文化差異。

STORY - P和媽媽:文化差異求醫難

P 選擇和媽媽約見 NHS 的 GP,確診過程猶如黑洞。

P 等了一個月家庭醫生門診,初次帶媽媽去,才知每節會診時間只得 15 分鐘,她交代了媽媽的舊症,已經不夠時間講媽媽來英國的異樣。

第二次看醫生時,她聽從朋友教路預約了兩節共 30 分鐘會診時間,可是媽媽對在旁翻譯的 P 半信半疑,對外籍醫生也百般不從。P 說:「我排了三星期才等到她看醫生,結果她什麼都不說,要等診所下月聘請了專業翻譯再來。」

第三次看醫生,媽媽終於得到專業翻譯。P 入診所時悄悄向醫生遞上一張紙條,紙上寫着她想醫生轉介認知障礙症評估,還道明她怕媽媽對自己疑心更大,請醫生不要道破。

不懂英國街名

醫生隨即跟 P 媽媽做初步測試,透過翻譯小姐問她當天年月日,再要她由十倒數至一。第三條問題,醫生要 P 媽媽由十二月倒數至一月,P 插口說:「中文的月份就是數字,這條問題跟上一條沒有分別。」

醫生一臉愕然,就透過翻譯小姐講出一個街名,請 P 媽媽幾分鐘後重覆,這時到 P 媽媽一臉茫然,P提議:「她不懂英國的街名,不如講香港的街道,例如牛津道啦。」最終媽媽真的記不起。

原來就算請了專業翻譯,移民英國後帶父母看醫生,突破得了語言障礙,確診過程仍要面對文化差異。

最終醫生將 P 媽媽轉介至 NHS 旗下的認知障礙症評估服務部門,等到這部門向 P 回函,只是說評估服務一般需時十六個星期,但由於部門積壓太多個案,這次不能維持服務承諾。

在香港公立醫院求診後,會獲發一個覆診日子,但在英國沒有覆診的文化,P 說:「醫生轉介了評估服務,她的工作就完成了,我找不到原因再找她,要等媽媽有病才預約。如今只能等 NHS 聯絡我。」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