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STORY - 男士學編織
「50歲後知道自己喜好,懂得分辨什麼重要,學習會更快、更精準。」楊軍50歲後上網自學架設網站,又跟師傅學詠春、學編織。他形容學習「令自己保鮮」,刺激思維,保持活力。特別是編織這門對男士較冷門的嗜好,每每令他沉澱緊張的思緒,鬆馳神經,專注當下。
不同的興趣,原來有相通的道理:「織冷衫有pattern,每天跟隨原則練習,熟練了才能夠創造;詠春是講究人體學的武術,不是靠牛力,而是用邏輯與理性處理。」他興奮形容,各方面的學習,就像串連不同領域的技能,編織出更廣闊的知識網。
點解要學習?
主攻老年精神醫學的日本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在《五十歲的學習法》指出,妨礙50歲後學習的主因是缺乏動力,心態消極,因此學習最重要的條件,是透過真正感興趣的事找到動機。
以下四個問題,有助釐清學習目標:
香港50+新興趣
由零起步合奏管樂
男爵樂團
男爵樂團在2011年開辦時,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的音樂計劃。樂團至今獨立發展,由信義會支援。社工余詠詩表示,樂團除定期練歌、在社區演出,也著重建立社群,讓男士適應人生下半場,「他們退休會經歷好多lost,樂團讓他們重新找到定位。」團員獲得樂手新身份,大家稱兄道弟,關係緊密。「我們會關顧同學在音樂路上的歷程。尤其初學樂器的頭半年,容易感到沮喪,質疑自己能力。但繼續投入下去,就會有成果。」
對音樂有興趣的45+男士,無論有否音樂基礎皆可參加。參加者可先上樂器班練習基本功,如有興趣入樂團,再進行面試。
社區演出
五十男樂團
2019年成立,同樣歡迎沒有音樂背景的男士參與,先上課學習樂器,再經篩選後加入樂團,如具樂器演奏經驗,則可直接入團。五十男樂團負責人連家駿表示,樂團以藝術團體為定位,旨在培訓團員作高水平表演,在音樂會或社區演出。
自編自演口述歷史
中英劇團
中英劇團與不同社福機構合作舉行長者劇場多年,近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開展賽馬會「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
計劃與多區長者中心合作,招募60+進行口述歷史戲劇訓練。課上會收集參加者的口述歷史、社區回憶、自身經歷等,師生一起排練劇目,然後於社區巡迴演出。
禧戲劇場是中英劇團自2013年起舉辦、為退休人士而設的戲劇訓練平台。劇團每年與二至三間社區機構或長者中心合作,開班教長者做戲,一同創作劇本,並於葵青劇院演出。
向藝術家學藝
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
計劃安排藝術家進駐信義會多間長者中心至少半年,讓會員接觸版畫、陶藝、舞蹈等藝術形式,探索自身的創造力,實踐創意高齡(creative aging)。例如當代舞舞者與長者探索身體律動;作家與長者以archiving(存檔)作為創作方法,記錄身份、歷史及記憶;版畫藝術家帶領長者製作版畫,刻劃生活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