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

中心為本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1 / 4

1. 中心為本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這些機構包括:

  • 214間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
  • 99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 67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綜合服務中心
  • 39間公立醫院的病人資源中心

*截至2024年7月數據

這篇先簡介中心為本的護老者支援服務、醫管局病人資源中心,以及醫院與長者地區中心合作的「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1. 中心為本的護老者支援服務

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一向提供護老者服務,2018年10月起政府撥款給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及120間長者鄰舍中心,各增聘四名和兩名社福人員支援照顧者,目標每年各服務100名及50名「有需要護老者」(needy carers)。

對象
60歲或以上體弱長者的照顧者

服務內容

  1. 護老技巧訓練
  2. 小組及康樂活動
  3. 義工支援
  4. 護老資源及復康器材借用
  5. 轉介服務及諮詢服務(如申請長期照顧服務)

博愛醫院王東源夫人長者地區中心 - 跟進有需要護老者

博愛醫院王東源夫人長者地區中心服務經理張詠嫦從事安老服務16年,她指在2017年多宗慘案發生之前,社福界也有護老者的概念,但定義很模糊:「一號屋這位婆婆,經常和二號屋那位婆婆去飲茶,有時候會噓寒問暖,就已經是護老者。」

長者中心過往服務的護老者,其實都是長者中心的活躍會員,服務設計和提供給長者的服務差不多,主要是健康資訊、照顧技巧講座及減壓興趣班。這批會來中心找服務的照顧者,求助意識較高。

為照顧者搭建轉介網絡

2018年起負責「有需要護老者」服務以來,張詠嫦和團隊一直希望擺脫以往的活動模式,加強地區聯繫及外展工作,發掘及支援社區裡的潛危照顧者。她和團隊花了很多工夫搭建轉介網絡,包括擺街站及聯絡醫院病人資源中心、申請長期照顧服務的單位社工及其他容易接觸到體弱長者的人。

「有需要護老者」服務的對象和過往中心接觸到的照顧者分別很大:「他們的壓力很大,被照顧者很難照顧,無論我怎樣去幫他們,只幫到一至兩成,其餘八成都是孤獨地在家中照顧老人家。」張詠嫦指出,這些「有需要護老者」面對的壓力不僅限於照顧,例如有照顧者因為經濟困難,為了省錢連床墊都不買:「照顧已經好艱辛啦,還要在生活上逼迫自己,變得更辛苦。」又曾遇到同時照顧長者和五歲兒子的單親媽媽。

她指團隊會積極發掘和支援他們在照顧以外的其他生活需要,適時再轉介青少年、精神健康等服務。

地址

元朗鳳翔路5號偉發大廈地下6-11號

電話

2476 2227

明愛元朗長者地區中心 - 增加上門服務

明愛元朗長者地區中心督導主任馬玉霞接受面書群組「CarersVoice 照顧者大大聲」的照顧者訪問時指出,中心增聘了護理助理和保健員,支援上門看顧及中心看顧服務。照顧者需要休息、出門獨自處理事務時,中心職員可為他們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親屬提供陪診、中心暫託、上門看顧、認知訓練服務,上門服務可長達六小時。

馬玉霞說,各區的長者中心提供保健員上門服務,費用全免,不過不同中心預約服務的時間不一樣,建議一星期前登記,讓保健員及早了解照顧細節,有需要時也能提供緊急服務。

照顧者Monica提到部份照顧者自尊心較重,未必願意到中心尋求協助。馬玉霞指「有需要護老者」服務會以外展形式推行,中心職員會主動在社區接觸個案,例如透過護老拉筋班等軟性手法,接觸及連結照顧者。

長者地區中心支援服務

地址

元朗水邊圍邨盈水樓地下11-20號

電話

2479 7383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 - 鼓勵資深與新手交流

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每月會舉辦一次照顧者同學會,高支援需要護老者服務服務主任李海珊表示,希望借此鼓勵資深護老者與新手交流,並彼此勉勵。

同學會除了在中心聚會外,有時會夥拍鄰近食肆舉辦烹飪活動,照顧者可以品嚐食物及手沖咖啡,期間糅合靜觀元素,間中也會有參觀、遠足等戶外活動,以及詩歌班、水彩畫班及無障礙社區巡演等。活動期間,中心會提供長者看顧服務和認知訓練服務。

地址

新界沙田馬鞍山錦泰商場一樓

電話

3124 7633

香港西區浸信會長者鄰里中心 - 護老樂園

「護老樂園」有兩名社工和一名輔導幹事專責護老者服務,主要提供單對單的輔導服務、隔月茶聚同行小組、外傭培訓小組及課程等。中心也有護老者訓練小組、講座及興趣班。西區浸信會長者鄰里中心李姑娘說,活動以音樂、藝術為主,希望為照顧者提供喘息空間。

中心設有護老資源閣,包括護老服務介紹、護老書籍、伸展運動資料等。照顧者可借用復康用品包括輪椅、柺杖、助行架、柺杖椅,最多借用四星期,可向職員查詢續借。

中心也有提供護送服務,範圍包括山道至西邊街一帶,只限由中心附近來回長者住處,須於一星期前申請。李姑娘表示,中心有暫託服務,惟因人手和空間較有限,對象只限中西區居民,且長者須有一定自理能力。

地址

西營盤第三街206號毓明閣一座地下高層

電話

2857 2405

2. 醫管局病人資源中心

所有公立醫院都有病人資源中心,有社工為病人及照顧者提供服務,就算不是住院病人,僅使用門診服務,也可以到資源中心求助。部份醫院聯網更會與區內社福機構合作,讓病人在輪候醫療服務期間有社工跟進。

主要服務內容

1

病人家屬活動:照顧者工作坊、家屬分享會,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照顧技巧及適應能力,紓緩照顧帶來的情緒壓力。

2

聯繫不同社區資源:定期與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復康機構及病人組織聯繫,建立轉介機制、合辦攤位活動,讓病人及家屬掌握社區資源,提升出院後復康的信心。

3

心靈關顧服務:基督教院牧部、天主教牧靈部、佛教心靈關顧服務等。

伊利沙伯醫院病人資源中心主任鍾振邦說,病人資源中心與長者地區中心的最大分別,是前者的醫護資源和人手較豐富、服務較不受年齡限制。

病人資源中心會為不同病類設立病人和照顧者自助組織、互助小組和WhatsApp群組,加強病友、家屬之間的聯繫,並舉辦交流會和研討會等,就醫院服務提供意見或討論預設醫療指示等。

病人資源中心會與區內社福機構合作,例如港島西醫院聯網內五間病人資源中心會和四間港島區的社福機構合作,推行「醫家友支援計劃」,醫院醫生和社福機構會合辦網上專題講座,並定期在面書介紹照顧資訊和地區社福資源。

醫家友支援計劃

醫管局病人資源中心名單

3.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在公立醫院確診患有認知障礙症後,有機會由公立醫院轉介到長者地區中心的人士,可加入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長者地區中心會額外聘請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社工,為長者制訂護理方案,因應長者及其照顧者的需要,安排訓練活動和服務。醫管局和長者地區中心的計劃團隊會定期舉行個案會議,跟進長者的身體、情緒、服藥及照顧者的照顧狀況。

  • 年滿60歲
  • 經醫管局老人科或老人精神科轉介確診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病人,或由長者地區中心識別懷疑出現早期認知障礙症症狀的會員

*醫管局及長者地區中心評估長者情況後,會邀請合適長者參與。由醫管局確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一般會獲優先考慮參與計劃

明愛元朗長者地區中心 -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明愛元朗長者地區中心與新界西醫院聯網合作智友醫社同行計劃,中心督導主任馬玉霞形容:「這是跨界別的合作,有醫生、資深護士、治療師,這樣的人手架構,在長者地區中心是破天荒。」

醫管局的資深護士會先評估長者的認知狀況及照顧者的壓力,經醫生篩選和評分,將個案轉介至長者地區中心。中心團隊會作家訪,評估家居安全,再提供有系統的中心認知訓練。「服務是長期的,因為我們認為非藥物治療是需要持久的,起碼七至九個月。」中心會為交通不便的人士提供義工護送服務,照顧者也可選擇領取交通津貼。

「認知障礙症人士來中心上堂,隔壁房間就會開一些照顧者支援小組、減壓小組、資源分享小組、照顧技巧小組等。」馬玉霞說,中心會為照顧者舉辦較輕鬆的活動,包括飲茶、外出和探訪院舍等。

計劃完結後,中心會延續服務,但由於人手及地方有限,服務次數會較疏,由一星期一次認知訓練改為兩星期一次。照顧者Eva擔心訓練減少,或會加快患者的退化速度,馬玉霞解釋:「社署希望照顧者來到,會配對到合適的服務,有些個案會申請我們的護老者服務,接收個案後我們的同事會提供sitting(看顧服務),可以是中心看顧或到戶看顧,在看顧期間提供認知訓練。」

03/11